他覺得不可思議,也非常感激台灣人的愛心和善良。
「那筆錢到哪裡去了?不見了。(中央社)大量建築物在土耳其地震中倒塌,反對黨和民眾質疑政府貪污、縱容建商粗製濫造,且徵收20多年計達46億美元的「地震稅」去向不明,使得天災之下更添人禍。
BBC指出,土國政府未曾公布這筆累計至今約46億美元(約合新台幣1383億元)的稅收去向。歐盟報告也直指土國「貪腐情況沒有任何改善」。緊急狀態結束後不久,土耳其就將迎來5月14日的大選,艾爾多安也已展現想繼續掌權的企圖心。土耳其民眾和獨立媒體也質疑已徵收超過20年的「地震稅」都花到哪裡去。新聞來源 土耳其20多年「地震稅」不知去向 貪腐危樓加劇災情(中央社) 延伸閱讀 土耳其、敘利亞強震逾2.1萬死,民眾貼文批評政府救災,土國政府封鎖推特12小時 土耳其、敘利亞大地震:寒冷、憤怒、無家可歸的災民,港口大火與戰亂中的災區 敘利亞正式向歐盟求援,內戰分裂各有盤算,敘北叛軍控制地區恐淪為人道救援黑洞 土耳其敘利亞強震逾1萬1200人喪命,台灣搜救隊馳援登聯合國搜救官網、BBC報導封面 土耳其強震導致傑伊漢石油轉運港停擺,外界憂衝擊全球能源供應引發油價上漲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
1999年土國發生逾1萬7千人死亡的大地震後,政府開始課徵對行動電信、網路使用者的「特別通訊稅」(special communication tax),2003年艾爾多安政府將這個本來為暫時性的急難因應稅收變成常態,2021年並將稅率從7.5%提高到10%。答案,在土耳其人民的手中。揪出震災隱藏的各種風險 地震可說是最致命的天災,1989至2019年間,全球前25起死亡人數最多的災難,地震就佔了半數以上。
地震不會殺人,房屋才會。什麼都沒了…誰來療癒受創的身心? 地震不僅震垮房產,還揭露人心脆弱無助的一面,對於社會弱勢族群來說更是雪上加霜。震央位於南投縣集集鎮,主因是車籠埔斷層逆向抬升導致全台多處災情慘重,史稱九二一大地震。其中,災後的心理復健長期遭到漠視,面對親友驟逝、身體傷痛、家園破滅且頓失經濟依靠等變故,災民得承受排山倒海的身心壓力,需要專業人士適時伸出援手。
而「繫」則是指「促進聯繫感」,協助災民獲得與所愛者、社交族群的聯繫,從中找到解決問題、接納情緒、分享創傷經驗等支持管道。然而,70、80年代正好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時期,大量湧入城市的移居人口有高度的居住需求,許多倉促興建的公寓大樓在法規不健全的情況下相對脆弱。
許多心理輔導人員更陪伴失依孤兒成長,參加孩子們的畢業典禮、婚禮,建立如同親人般堅定的情誼。可惜在建築師簽證、檢驗或補強成本無人願意承擔的情況下,立意良善且成本低廉的危老建築補強政策,尚缺乏激勵民眾參與的制度創新,是目前防災制度上相對弱勢、值得持續思索對策的一環。採訪撰文:田偲妤、王怡蓁 責任編輯:田偲妤 美術設計:蔡宛潔 天搖地動的那一晚...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,一場芮氏規模7.3強震將眾人從睡夢中驚醒。1970年代以前的建築規範主要沿用日治時期的法規,落後的法規趕不上日新月異的建築技術,更難以規範黑心建商,直到1964年白河地震發生後,才刺激政府推出新的建築規範。
如果民眾無法接受拆除危老房屋,還有其他替代方案嗎?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邱聰智博士等研究發現,「危老補強」是大樓管委會、多數民眾較能接受的折衷方案,可在房屋既有結構下進行耐震補強,費用比重建便宜許多。國際上對於災後心理復原有五項介入原則:安、靜、能、繫、望,如今已成為國內因應疫情、公安災難的主要介入策略。「很多制度改革都是被災難推著走的」,林宗弘指出問題癥結。其中,九二一地震是台灣二戰後最嚴重的震災,導致2444人不幸罹難、近11萬戶房屋全倒或半倒,財產損失超過新台幣3000億。
九二一地震發生後,全台的死亡與重傷案例高達87%至96%是建築物倒塌所致,其中又以「集合住宅」的死傷最為嚴重。「危害度」與「暴露度」是從地震造成的各種災害,探討如何減緩災害對生命財產的衝擊程度。
1999年的台灣社會仍對「災難與創傷心理學」相當陌生,小組成員抱持從做中學的精神累積經驗,開啟了台灣災難心理衛生元年。災民最常諮商的主題中,有72%是因震災而產生的身心症狀、家庭經濟困境,屬於創傷後壓力疾患之一。
一起了解這場世紀強震,如何促使台灣災害科學與政策改革向前跨出一大步。圖片來源:Wikimedia 九二一地震造成台北東星大樓倒塌,孫家兄弟受困6天奇蹟生還。而台灣更是好發地震的高風險區,根據全球地震模型估計,台灣幾乎全島都有地震風險,在全球地震危害度排行上名列前茅。此外,民間還存在許多故意或無心的違法情事,例如黑心建商偷工減料、民眾因風水或生意需求而打掉樑柱等,建築結構的破壞升高了受災風險。風險= f (危害度 (hazard,+), 暴露度 (exposure,+), 脆弱度 (vulnerability,+), 韌性 (resilience,-),…) 究竟台灣面臨哪些受災風險與制度缺失?人們如何走出地震陰霾?面對災難我們還可以做什麼?讓我們從四組風險因子出發,深入發掘問題癥結。如房屋無法承受震度而倒塌,還是地震引發火災、山崩或土壤液化等災害,都將導致民眾生命財產的損失。
台大心理系吳英璋與陳淑惠等教授看見九二一災民的需求,成立「台大921心理復健小組」,並號召其他院校的心理學家、臨床醫師與社工人員積極投入救災。為何集合住宅會發生大量死傷?這跟台灣長期落後的法規有關。
地震發生時,我們最先感受到的通常是房屋的晃動。主要服務據點位於受災最嚴重的台中東勢,由多位臨床心理博士開設「東勢921災後身心聯合門診」,也投入在地種子教師的培訓工作,傳授篩檢高危險族群、輔導孩童因應災難創傷的方法
為何集合住宅會發生大量死傷?這跟台灣長期落後的法規有關。而台灣更是好發地震的高風險區,根據全球地震模型估計,台灣幾乎全島都有地震風險,在全球地震危害度排行上名列前茅。
不幸的是,根據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等機構的初步調查,至2022年第2季,台灣興建達30年以上的老屋數量已超過460萬戶,其中隱藏不少危老集合住宅,但礙於產權複雜、都更不易,是防災工作中急待解決卻也最棘手的問題。歷經建商判刑、住戶抗爭、黑道介入等風波,終在2009年重建完工。可惜在建築師簽證、檢驗或補強成本無人願意承擔的情況下,立意良善且成本低廉的危老建築補強政策,尚缺乏激勵民眾參與的制度創新,是目前防災制度上相對弱勢、值得持續思索對策的一環。圖片來源:研之有物(資料來源|Steven E. Hobfoll et al,2007) 大型災害心理防治的5大原則與目標。
而「繫」則是指「促進聯繫感」,協助災民獲得與所愛者、社交族群的聯繫,從中找到解決問題、接納情緒、分享創傷經驗等支持管道。台大心理系吳英璋與陳淑惠等教授看見九二一災民的需求,成立「台大921心理復健小組」,並號召其他院校的心理學家、臨床醫師與社工人員積極投入救災。
揪出震災隱藏的各種風險 地震可說是最致命的天災,1989至2019年間,全球前25起死亡人數最多的災難,地震就佔了半數以上。災民最常諮商的主題中,有72%是因震災而產生的身心症狀、家庭經濟困境,屬於創傷後壓力疾患之一。
風險因子之中的「脆弱度」、「韌性」帶我們檢視災民所處的社會、經濟與身心條件,探討如何發揮人際網絡相互扶持的力量,緩解社會不平等加劇的受災風險。然而,70、80年代正好是台灣經濟起飛的時期,大量湧入城市的移居人口有高度的居住需求,許多倉促興建的公寓大樓在法規不健全的情況下相對脆弱。
1999年的台灣社會仍對「災難與創傷心理學」相當陌生,小組成員抱持從做中學的精神累積經驗,開啟了台灣災難心理衛生元年。圖片來源:研之有物(資料來源|Steven E. Hobfoll et al,2007) 在五項心理介入原則中,「能」指的是「促進效能感」,引導災民重新察覺自己有調節情緒、處理人際關係、修復財產與接受職業訓練等能力,有助災民逐步重返正常生活。如房屋無法承受震度而倒塌,還是地震引發火災、山崩或土壤液化等災害,都將導致民眾生命財產的損失。國際上對於災後心理復原有五項介入原則:安、靜、能、繫、望,如今已成為國內因應疫情、公安災難的主要介入策略。
一起了解這場世紀強震,如何促使台灣災害科學與政策改革向前跨出一大步。地震不會殺人,房屋才會。
什麼都沒了…誰來療癒受創的身心? 地震不僅震垮房產,還揭露人心脆弱無助的一面,對於社會弱勢族群來說更是雪上加霜。其中,九二一地震是台灣二戰後最嚴重的震災,導致2444人不幸罹難、近11萬戶房屋全倒或半倒,財產損失超過新台幣3000億。
其中,災後的心理復健長期遭到漠視,面對親友驟逝、身體傷痛、家園破滅且頓失經濟依靠等變故,災民得承受排山倒海的身心壓力,需要專業人士適時伸出援手。主要服務據點位於受災最嚴重的台中東勢,由多位臨床心理博士開設「東勢921災後身心聯合門診」,也投入在地種子教師的培訓工作,傳授篩檢高危險族群、輔導孩童因應災難創傷的方法。